
更始二年(公元24年),破虜將軍劉秀奉更始帝劉玄之命,帶領少數人馬安撫河北郡縣。走到薊城,即今北京市時,遭到原廣陽王兒子劉接的追殺。劉接貪圖邯鄲帝皇王郎十萬戶封賞,起兵捉拿劉秀。劉秀人少力單,不敢對敵,帶領鄧禹、馮異、王霸幾個將領,慌慌張張向南逃奔,史稱“劉秀走國”。
一行人逃到今天獻縣西北蕪蔞亭時,已經一天一夜沒吃飯了,看看敵人被甩在了后面,幾個人這才感到肚里咕咕直叫,心里餓得發慌。劉秀對馮異說:“你到村里去給找點吃的吧?!瘪T異答應著,硬撐著身子向村里走去。他找了半個村子,才找了一碗用麩皮、谷糠、菜葉熬成的稀粥。剛出大門,遇上了一位賣鴨子的人。賣鴨人得知他們一天一夜沒吃飯了,說:“這碗稀粥哪夠吃的,我送你一只鴨子吧。我是東面的樂壽亭人(今獻縣樂壽鎮),這鴨叫樂壽鴨,肉特別得好吃,在俺們這里很有名氣?!瘪T異千恩萬謝,把鴨子燉熟,連湯帶肉送給劉秀。劉秀一行人吃得津津有味,感到非常香甜。吃完以后,恢復了體力,在今獻縣與饒陽交界處,渡過了滹沱河,徹底擺拖了追兵。

后來,劉秀打敗王郎做了皇帝,建立東漢,定都洛陽。想起肉鮮味美的樂壽鴨,詔令樂城縣(今獻縣)進貢宮廷。同時對馮異大加封賞,馮異當年進獻稀粥(史書稱麥飯)、鴨肉乃行孝之舉,至今獻縣留有“孝舉”地名。關于這個故事《后漢書》里有記載?;实蹛鄢缘臉穳埒?,自然出了名。后人研究發現,樂壽鴨之所以肉嫩鮮美,營養豐富,是因為這里的鴨子在滹沱河中放養,食滹沱魚蝦長大,環境使然也。